校园贷或迎来行业拐点,三大正规军入场利率低于行业水平
众所周知,2015年校园金融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但是2016年并没有延续此前的好景,而是迎来了“大溃败”,“裸条”、“自杀”等恶性事件接二连三的被媒体曝出,“校园贷”一夜之间变成了烫手山芋。易通股份调查发现,仅2016年就有45家校园贷机构主动退出市场。如今,校园贷似乎迎来了行业发展的又一拐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招联金融等“正规军”宣布入场,相继推出校园贷产品。
5月17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对外宣布,推出国内商业银行首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专属定制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主打纯信用、低利率、期限灵活、随借随还和使用方便等特色。据建行方面透露,每位学生借款前,都会经过一定的财商评估和对应课程测试,合格的学生客户才能获得准入。该款校园贷产品的年化利率按照5.6%执行,日息仅万分之一点五,授信额度在1000元5万元之间,但产品投放初期,额度将控制在5000元以内,未来将随着学生客户本人的良好信贷记录逐步提高额度。
同日,中国银行也对外发布消息称,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 目标是为高校学生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已率先在华中师范大学合作落地。“中银E贷·校园贷”考虑学生收入不稳定的特质,推出中长期贷款政策,业务初期最长可达12个月,未来延长至3-6年,覆盖毕业后入职阶段。同时,中国银行还将提供宽限期服务,宽限期内只还息不还本。据了解,贷款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且不含任何手续费。贷款利率尚未对外公布。
紧接着,5月20日消息,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推出校园贷产品之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招联金融也即将推出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本硕博)的校园贷产品。据内部人士透露,此款产品授信额度为2000至5000元,利率比信用卡低,还提供一定的免息借款优惠,面向全国千余所高校大学生开放,最快于下周上线。近日,招联金融还上线了一款名为“小期贷”的产品,面向18周岁-55周岁的人群(包括本硕博在读学生)开放,授信额度600元,免息180天。最多可分6期还款,每期还100元。
今年4月21日,在银监会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怼校园贷引发的恶性事件进行了反思,明确指出,银监会及银行业对整治这类校园贷也有责任。一是银监会牵头治理网络信贷治理,是非法集资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二是现有银行业对大学生等群体的服务缺位。对于如何解决“校园贷”带来的乱象,易通科技董事长贾木云表示,在加强对校园不良网贷平台监管和整治的同时,需要鼓励和引导正规金融机构基于商业逻辑,开发新的大学生群体的金融产品,替代违规“校园贷”,监管和引导双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乱象。
在校园贷乱象不止,监管层高度关注,金融机构等“正规军”相继入场的情况下,校园贷平台的生存现状如何呢?2016年, 亿欧网发布了“国内最具实力的10家校园分期平台影响力摸排”榜单,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趣分期、分期乐、名校贷、爱学贷、优分期、仁仁分期、99分期、喵卡、人人分期和学贷网。值得一提的是易通金融通过了通过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认证审核成功跻身行业的前列,此次认证联盟对易通金融网站的认证,不仅客观说明了易通互联网金融的正规性和影响力,而且是对易通广大理财会员上交的一份完美答卷!这标志着易通金融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放大到从整个行业来看,校园贷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比2015年的顶峰时期减少47家,其中仅2016年就有45家平台主动退出市场。直至现在正规军的回归或将引导着行业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上发展。